各校区管委,各部门、各单位:
《山东科技大学“十三五”学科建设发展规划》已经2016年9月22日第13次校长办公会研究通过,现予印发。请认真组织学习,结合工作实际,抓好贯彻落实。
特此通知
山东科技大学
2016年9月22日
山东科技大学“十三五”学科建设发展规划
一、“十二五”回顾和面临形势
(一)“十二五”回顾
“十二五”期间,学校高度重视学科建设工作,按照“合理布局,全面提高,重点突破”的指导原则,在人才引进、队伍培养、科学研究、创新体系等方面加大了建设力度,在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十二五”发展规划中学科建设的关键指标已基本完成(详见附件1),学科建设取得了重大进展与成效,学科平台、学位授权点数量稳步增加,布局结构更加合理,学校的学科建设水平在省属高校位居前列。
(二)存在不足
1. 国家级平台层次与数量不足
学校目前有山东省矿山灾害预防控制重点实验室——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矿山安全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备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两个国字号科研平台,层次及数量与省内同层次高校相比还有差距。
2. 学位授权点的规模与水平有待提高
学校现有博士一级学科的门类偏窄,硕士一级学科集中于工科、理科两个门类,除了具有博士授权的学位点外,其余学科的整体实力偏弱。硕士专业学位类别和工程硕士领域的数量与质量均不足。优势学科在全国的排名基本处于中下等水平,整体实力不强。
3. 入围ESI排名前1%学科数量空白
截止目前,学校还没有ESI前1%学科,除三所教育部高校以外,山东省有ESI前1%学科的高校共有8所。在我国煤炭高校中,只有中国矿业大学和太原理工大学两所高校的工程学和太原理工大学的材料科学进入了ESI排名前1%。
(三)面临形势
“十二五”期间学校学科建设发展取得的成就,为今后五年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十三五”期间,国家、地方及煤炭行业发展战略的变化给学校学科建设发展带来更多新的发展机遇,同时学校也面临各种挑战和压力。
1. 国家政策变化对学科建设提出新要求
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要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创新是学科建设发展的根本,学校学科建设要想上层次,必须要适应国家重点学科审批取消、“双一流”建设战略启动等国家新形势,要有新思路、新目标、新措施。
2. 地方利好政策为学校发展提供良好机遇
学校被评为首批山东省重点建设的应用基础型人才培养特色名校,山东省教育厅与青岛市人民政府共建山东科技大学等利好政策为学校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和条件。青岛西海岸新区升格为国家级新区,为学校积极发展地方产业紧密学科、全面融入青岛提供了机遇。
3. 煤炭行业发展形势为学科发展带来新挑战
煤炭行业发展低迷和以煤炭为主体的能源结构长期保持的形势,对优势和特色学科建设发展提出了挑战。如何继续发挥工科优势和矿业特色,更好地服务煤炭行业,保持科学发展是亟需解决的问题。
二、指导思想、建设思路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以教育规律为依据,坚持深化改革,坚持内涵发展,紧紧围绕建设特色鲜明的国内一流大学目标,以“重点突破、内涵发展、全面提高、争创一流”为学科建设指导思想,依据国家和山东省、青岛市的科技和教育发展战略,面向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紧跟科技发展前沿,构建优势突出、特色鲜明、结构合理、协调发展的学科体系。
(二)建设思路
1.构建激励学科主动发展的管理体制
成立学科建设领导小组,对学科建设重大决策、宏观调控进行指导,对各项具体措施的实施进行协调。围绕学校“十三五”规划的战略目标,进一步完善学科建设管理体制,强化制度创新,构建责、权、利相统一的高效的管理体制。扩大院系办学自主权,积极发挥二级学院在学科建设中的主体地位,建立健全岗位责任制度,强化目标分级管理;积极探索并建立学科建设绩效评价分配制度,把资源配置同学科建设的水平相结合,进一步激活二级学院创新活力;完善学科带头人制度,明确学科带头人和学术骨干的责、权、利,保障学术权利有效发挥。
2.建立完善学科评价和动态调整机制
注重内涵发展,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建立完善学科评价和动态调整机制。破除“重申报轻建设”、“能上不能下”的观念和机制障碍,以学位授权点评估和国家全面启动的博士、硕士学位授权学科和专业学位授权类别动态调整工作为契机,根据社会需求和学校发展实际,进行学科结构调整。大力整合弱势学科,积极培育新兴、交叉学科,重点支持优势特色学科,使学科布局更加合理,整体水平不断提高。
3.实施优势学科领航工程
以8个一级学科博士点建设为核心,对学校符合国家发展规划纲要的重点领域和优势学科进行重点建设,发挥辐射效应,突出学校行业特色,加快一流学科建设,力争部分优势学科进入山东省、青岛市“一流学科”行列。
4.推进基础学科筑基工程
加强数学、力学、物理学、地质学、系统科学等基础学科建设,增进原创理论研究,加强基础学科中与学校优势特色学科密切联系的研究与发展方向,提高基础学科对工科优势学科的支撑作用,加强基础理论研究,增加原创性成果的产出。
5.推进人文社科学科提升工程
加大对人文社科学科的建设力度,逐步建立具有行业特色、与优势学科相辅相成的人文社科学科体系,围绕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重大理论与实际问题,提高人文社科学科的学术影响力和自主创新能力,全面提升人文社科类学科建设水平。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质量,提高学生整体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建成山东省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
6.实施新兴交叉学科培育工程
以国家“十三五”期间重点培育的五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导向,立足学校实际和服务地方经济,培育若干新兴交叉学科领域和研究成果,形成新的学科生长点,促进学科结构进一步优化升级。
(三)发展目标
1. 总体目标
到2020年,学科建设整体水平得到明显提升,继续保持省属高校的领先地位,部分优势学科率先达到国内先进水平;人文社科学科、基础学科和新兴交叉学科得到较快发展;形成分层发展,多点开花的局面。学校的人才培养质量显著提高,招生规模稳中有升,科研能力显著增强,实现科技平台、科技队伍、高层次科研项目、高水平科技成果、社会服务能力的新突破。
2. 具体目标
(1)扩大学位授权点规模
一是加强学术学位点的建设,力争1~3个学科进入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序列,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数量新增2~4个。
二是大力加强专业学位点建设,力争新增2~4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或工程硕士授权领域。
(2)提升科研平台规模与水平
争取有2~3个优势学科和5~8个优势学科(领域)方向进入山东省学科“筑峰”工程,1~2个学科进入青岛市一流学科行列;争取新增1~2个国家级科研平台和6~10个山东省高校科研创新平台。推荐学校产业化优势明显的实验室申报山东省发改委的工程实验室。力争实现青岛市科研平台新的突破。
(3)提升学科建设水平
力争到2020年,1~2个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1~2个学科排名进入全国同类学科前10%,1~2个学科排名进入全国同类学科前20%;建成1~2个达到国内一流水平的“高原”学科(群),学科整体实力达到中等水平。
具体指标见附件2。
三、保障措施
(一)实施人才工程,提高师资队伍水平
人才队伍建设是创办一流大学的关键,更是学科建设的关键,学校将紧密围绕学科发展规划,实施人才工程。抓好人才发展计划,有效配置高层次人才资源,加强中青年学科带头人培养,加大内培外引力度,完善队伍建设的配套措施和体制,创造人才成长环境,搭建创新平台,建设一支德才兼备、结构合理、精干高效、富有创新精神和国内竞争力的高水平师资队伍,造就一批结构合理、优势互补、创造力和凝聚力较强的学术创新团队。
(二)强化科技创新,提高科学研究对学科建设的贡献率
科学研究是强校之路,是学科建设的重要抓手,要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为重点,以争取重大科研项目作为学科建设的动力,以产出高水平科研成果作为提高学科建设水平的指征。深化科研体制改革,大力开展科学研究和协同创新,要进一步挖掘潜能,整合力量,在高层次重大纵向项目、国家级奖励、高水平论文等方面多出成果。加强科研平台建设,构建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体系。
(三)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和能力
人才培养质量是学科建设水平的重要标尺,要大力推进以人才培养模式为核心的教育教学综合改革,不断加强高素质创新人才培养能力。完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改革教学评价、投入机制,建立本科专业和学科动态调整机制,加强创新创业教育,促进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全面提高。以创新和质量为核心,继续实施研究生教育质量工程,从研究生招生、培养、中期筛选、论文工作、学位授予、论文抽检等各环节入手,全面深化改革、筑牢保证体系、突出过程控制、狠抓工作落实,推进研究生教育持续健康发展,培养富有创造力的研究生。
(四)增强产学研用一体化,提高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
大力开展产学研用一体化工程,加速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坚持“以服务求支持,以贡献求发展,以成就赢声誉”的原则,积极参与建设创新型国家和创新型省份战略。积极实施学校服务山东、服务青岛、服务行业行动计划,建立起与地方政府和企业深层次、宽领域、全方位的交流合作关系。充分发挥高校智库的独特优势,为行业技术进步和经济社会发展提供高质量、高层次决策咨询服务,不断提升学校在行业和地方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影响力和学术声誉。
附件:1.“十二五”学科建设规划指标完成情况
2.“十三五”学科建设规划指标
附件1
“十二五”学科建设规划指标完成情况 |
指标 内容 |
目 标 |
实现情况 |
完成情况说明 |
学科平台 |
新增博士授权一级学科点2个 |
博士授权一级学科增加5个 |
完成规划目标 |
新增硕士授权一级学科点8个 |
硕士授权一级学科增加14个 |
完成规划目标 |
新增硕士专业学位类别3个 |
硕士专业学位类别增加1个 |
政策调整,国家将逐步稳定学位点总体数量,实行有上有下的学位点动态调整政策,不再进行大规模的学位点增列。 |
新增工程硕士授权领域5个 |
无新增工程硕士授权领域 |
科研 平台 |
新增国家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 |
新增国家发改委工程研究中心1个 |
完成规划目标 |
新增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2个 |
无新增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
未完成规划目标 |
新增山东省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3~4个 |
新增山东省重点学科5个,青岛市重点(培育)学科3个,山东省文化艺术科学重点学科1个;新增山东省重点实验室1个,山东省高校重点实验室8个,山东省高校人文社科基地1个,青岛市重点(工程)实验室7个;新增山东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4个,青岛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4个。 |
完成规划目标 |
附件2 “十三五”学科建设规划指标一览表 |
序号 |
类型 |
规划内容 |
“十三五” 规划指标 |
1 |
学 科 平 台 |
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 |
新增1~3个 |
2 |
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 |
新增2~4个 |
3 |
硕士专业学位类别 (或工程硕士授权领域) |
新增2~4个 |
4 |
科 研 平 台 |
山东省学科“筑峰”工程优势学科 |
2~3个 |
5 |
山东省学科“筑峰”工程 优势学科(领域)方向 |
5~8个 |
6 |
山东省优势学科提升计划 “高原”学科(群) |
1~2个 |
7 |
青岛市一流学科 |
1~2个 |
8 |
国家级科研平台 |
新增1~2个 |
9 |
省部级科研平台 |
新增6~10个 |
10 |
市级科研平台 |
新增2~4个 |
11 |
学科建设水平 |
全国学科评估 |
有1~2个学科排名进入全国同类学科前10%,有1~2个学科进入前20% |
12 |
ESI排名前1%学科数 |
1~2个 |